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农民日报“五大理念新实践”编辑部文章(二):高扬改革探索的时代大旗

农民日报“五大理念新实践”编辑部文章(二):高扬改革探索的时代大旗

发布时间:2017-02-28 点击次数:320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
  一部农耕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中华民族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新,在农耕文明的绵绵厚土中汲取养分,在农事的更迭创造中枝繁叶茂。取火种,造工具,植“五谷”,驯“六畜”,仓廪实,知荣辱,从生产工具的更新、到生产方式的改进、再到生产关系的变革,三农创新贯穿始终。
  视野拉回现代,改革开放近40年,从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到乡镇企业崛起,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推进现代农业,从废除农业税到实施城镇化战略……三农创新总是牵引着社会变革。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三农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更健康可持续的农业新动能?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新农村谁来建?农民收入怎么增?……
  前无古人,世无先例,解决之途,惟有创新!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居其首,引领着我国三农的嬗变与超越。它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有了新底气,让农民世代居住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了新希望,让农民成为越来越有奔头、有尊严的职业,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再是回忆……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比较中求创新,在综合中求创新,在实践中求创新。以制度创新为方向盘,以科技创新为发动机,以平台创新为加速器,三农巨轮正在向着“强富美”目标乘风破浪前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走正确的路”是三农航船面临的首要问题,制度创新是方向盘。掌舵人每一次适时调整路线,校准方向,都会避免偏航的风险。
  伴随中国这一世界农业大国拉开转型序幕,制度创新也翻开新乐章,奏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强音。2016年因此被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
  这一年,“镰刀弯”这个词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成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黑龙江富盈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两万亩地,就在“镰刀弯”上,虽然名称里还带着“玉米”,但在2016年初,合作社把7000亩玉米压缩过半,取而代之的,是扩大到1.5万亩的红小豆和1800亩大豆。
  大国农业转型犹如大车转向,需要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
  与此同时,各地耕地、林地、草地、宅基地等纷纷“确实权,颁铁证”,老百姓吃下“定心丸”;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户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既实现了超前探索的效果,同时守住了严控风险的底线,让农民财产权实现形式更加多样。
  上海市松江区探索引导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统一整理后再发包给有经营能力农户的家庭农场制;湖北沙洋探索农户承包权不变、协商交换经营权,小块并大块,实行“按户连片”耕种制;四川省崇州市探索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服务组织共同经营的“农业共营制”……“三权分置”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从卖小麦到卖高档面包,从汗流浃背到端着茶杯种田,从“老把式”的三五亩到“新农人”的大手笔……新型经营体系搅动了现代农业的一池春水,农业生产方式因之发生了深刻改变。
  四川省南充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两统两返”、以劳务合作社为主导的“劳务承包”、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导的“代耕代种”、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土地托管”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广东省云浮市确立了以“公司+现代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理事会)+农户”“合作社+合作社”三个创新机制的改革试验;河南畜牧龙头企业南阳科尔沁公司与阿里、百度等联合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在全国开展网上活牛交易……各地虽然实施的经营模式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怎样整合各方要素,从而最终把地种好、把产业发展好。
  进城农民工有了更多落户政策支持、返乡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一个个特色小镇在东、中、西部崛起……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让农民与市民、农业与二三产业,城市与乡村越来越交融。
  河南省新乡市逐步建立起“市域—县域—乡镇—村庄”的城乡规划体系,原本碎片化的城乡发展格局正经由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创新试验一步步聚合、成长、壮大;在河北省衡水市,人在楼上住,就业在家门,“三区”(新型农村社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同步建,赛过城里人。
  “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资本”支持保护农业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三农支持保护体系由过去单纯靠政府支持保护,转变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形成支持合力。
  牵牛要牵牛鼻子。越来越完备、整体、系统、联动、协同的制度之网增加了稳定性,增加了协作,增加了信任,为三农“强富美”提供了有效支撑。
  “兵贵神速,慢则误事;领先一步,领先一路。”航船的动力决定了到达目的地的快慢,科技创新是三农航船的发动机。动力越强,速度越快,新技术日新月异,一些困扰农业农村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
  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如今,袁隆平等培育的“东方魔稻”杂交水稻正滋养着数亿地球居民;生物技术带动农业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催生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异军突起,农业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技术蓬勃发展;目前,“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有61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了走出去,遍布亚非美欧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的中国,真正有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豪迈和实力,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为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带来福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以上,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省份达到8个,农机精准作业、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水肥药智能管理等426项技术、产品和应用模式正在推介,利用卫星遥感对粮棉油糖等7大作物种植面积和长势进行监测……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农技员的巨大投入和付出。
  创新永无止境,农业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不断向单产极限发起冲击。2016年11月19日,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袁隆平领衔团队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成功突破3000斤大关,是目前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
  新“合纵连横”时代到来,资源要素强强联合,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两年来,围绕着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多个或资源共享或行业协同的子联盟,形成了资源共享“一盘棋”,集成解**有限公司是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科技创新联盟的牵头单位。公司董事长张琴说:“在联盟之下,实现了科研经费效益的最大化,科学家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体现,企业也从合作中实现发展共赢。”东北黑土地保护科技创新联盟从土—肥—水—作物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出发,联合研发黑土地保护与粮仓工程技术与支撑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正在打通,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正在激发。《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对种业成果“赋权”、给科技人员“让利”,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成果转化“肠梗阻”、企业科研“能力弱”等;上海探索了农创项目路演模式,突破了地域限制,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被动、单向的制度弊端,还探索出了一套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流程,至今已完成了20余项成果的转化交易,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
  全球化、智能化、大数据化、生物技术化……向着这些大方向努力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只有紧跟市场需求,加大研发力度,才能不掉队,才能兜住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平台创新是三农发展的加速器。时不我待,要调动最精锐的人员,用上最得力的设备,编制最科学的时间表,集中全力沿着既定路线前进。
  2016年11月4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活动。20位省部长们一起走上台前,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联合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受到了人们的热捧,这样的场面可是前所未有。随着三农事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工作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不断创造多元模式、探索多条路径,运用市场化平台、关键抓手平台、“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五区一园四平台”串起现代农业发展新主线。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部在工作打法上、工作抓手上,重点抓好“五区一园四平台”。“五区”,就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五区”功能定位互补,建设内容各有侧重,是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打出的组合拳。“一园”,就是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建设“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的载体、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成的载体、新主体“双创”的载体、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载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四平台”,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这是重要的工作方式创新,推动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各类资源要素、各类资金项目,正在向“五区一园四平台”倾斜集聚,中央和地方共同发力、推动建设的工作局面逐渐形成。
  “星创天地”“梦工厂”为越来越多“城归”投身农业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河南省2016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上,火热的求职应聘场面之外,创业项目推介、扶持政策咨询、担保贷款发放等平台前排起长队。农民工朱海华曾是“10万建筑大军出太行”中的一员,后来他返乡创业,办起了养鸡场,年收入达到60万元。“以前是打工挣钱、回家过年。”朱海华笑着说,“现在自己创业,既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有稳定的高收入。”2016年,他获得了10万元政府全额贴息贷款,把鸡棚从4个扩大到6个。
  “乡村游”“嘉年华”“田园综合体”演绎更多农业精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市民的好去处。每年初春,正是北京昌平的草莓新鲜上市,也是北京“农业嘉年华”举办的时候。当农业与“嘉年华”相遇,农业的精彩让你喜出望外;各地出现越来越多的田园综合体,五彩缤纷的蔬菜瓜果形成了景观展示,展现了科普的魅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越来越不是梦。
  开放互联时代下,互联网“一网打尽村里事”。电商纷纷进村刷墙,特色农产品进城之路更宽了;微博、QQ群、微信群,动动手指就能知晓村里大事小情,对村务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互联网的触角连接城乡,不仅多了一条卖乡货的渠道,还带来了信息融通、治理进步。
  贵州省黎平县铜关村的老支书吴珍刚第一次在村微信群里公布低保名单时,群里炸开了锅,一个多小时就出现了500条村民讨论信息。面对群众提出的质疑,村干部们连夜回复消息,天一亮就去调查核实。经过互联网上公示与讨论,三榜定案的低保名单获得了村民的认同。越来越多的村庄也和铜关村一样,在微信群公开村务财务成为了村干部的日常工作方式。
  这是一个人人有梦想、价值多维度的时代,针对新形势、各方新诉求,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扶持不包办,引导不替代,寻求多赢的解决之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变化永恒不变,也唯有创新能应对万变。创新是我国农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第一动力,是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小康梦的关键途径,更是农村成为每个人精神家园的力量和源泉。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2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