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巴南集体村:烂在树上的梨子翻身成金果果

巴南集体村:烂在树上的梨子翻身成金果果

发布时间:2019-05-20 点击次数:5688

    2004年,巴南集体村卖不出的梨子大面积地烂在了树上,村民对梨树举起了斧子,没想到10年后,梨子产业产值有4000多万元。

    近日,位于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的集体村一碗水组余明兰家的农家乐虽然看上去有点冷清,但她一刻也没闲着,这几天正忙着给房前屋后的梨树施肥、除草……

    眼下距离梨子成熟还有一段时间,但三四月份借梨花节带来的收益,盘点一下,还算不错。

    “个把月时间,差不多挣了四五万吧!”集体村党委书记郑孝前接过话茬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仅今年梨花节期间就吸引了近20万人次来村里休闲观光,算上农家乐、土鸡土鸭等农特产品销售就有两三百万元的收入,等到7月梨子成熟,村民还会迎来更大的丰收。

    如今,靠着这项产业,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富裕村,曾经烂在树上的梨子也成了金果果。

    3年辛苦烂在了树上 

    初夏,行走在集体村的村道上,公路两旁、坡上坡下、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梨树,郁郁葱葱,宛如走进了城市公园,让人流连忘返。

    “当然好看咯!10多年培育,曾经的小树苗都长成林了。”郑孝前抚摸着其中的一株梨树,感叹道:“你们不知道,眼前这片梨园,村民曾举起过斧子,差点给毁了。”

    10多年前,集体村跟其他的村社没啥差别,村民主要靠种水稻、玉米维持生计。后来,种田赚不到钱,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渐渐地,土地开始大面积撂荒。

    “好端端的地,长满杂草多可惜啊!”看着成片的田地荒芜,村干部坐不住了。经过一番调查,村里决定尝试种植效益更高的梨树。2004年春,村里发动村民改种粮食为种梨子。

    3年后,梨子如期挂果。但出乎意外的是,丰收的梨子不但卖不起价,还大面积地烂在树上。看着这一幕,不少村民举起了斧子。

    “一斤最贵只有1元,扣除运输、农资成本,还倒贴。”丁家嘴组的村民李坤国回忆起那段经历,仍然很来气。

    问题究竟出在哪?全村人陷入了思考。

    举办节会抱团求发展 

    集体村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自然条件优越,盛产的高山梨入口化渣,甜度适宜,算是不错的水果,按理不应该找不到“婆家”啊?村干部、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深入浅出地分析诊断。

    “酒香也怕巷子深。”其中一位村民代表感叹,说到底还是缺人气,再好的梨子待字闺中无人知晓,啷个卖得脱,更谈不上卖出好价钱?

    经过村干部专题研讨、村民院坝会商量决定,利用举办节会的契机为梨子“吆喝”。

    2008年春夏两季,第一届集体村梨花节、采果节拉开了帷幕,效果还不错。虽然梨子的价格还是只有1元多一斤,但越来越多的市民对集体村的梨子开始有了了解。

    与此同时,为避免果农单打独斗,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2009年7月,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众喜早熟梨专业合作社,通过“四统三分”模式(即统一梨园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技术咨询和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包装销售,分户细化管理、分红返利等),实现抱团发展。渐渐地,“天坪山翠冠梨”有了起色,价格也开始慢慢提升。

    生态治果梨子翻了身 

    虽然有了起色,但善于观察的郑孝前发现,“天坪山翠冠梨”同主城渝北、江北、北碚所产的梨子,价格上还是有很大差距,根本不具备竞争优势,很大原因还是在于只知埋头种地,没能抬头看市场。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他们对绿色生态的果子产生了更多需求,而村里的梨子还是按照传统的老路子在种,这样根本行不通。”郑孝前说。

    为了让万亩梨园焕发出更强的生机,2013年,结合全国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巴南区精准施策,启动了“生态治果”工程,制定了生态梨园生产技术标准,从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对梨园进行生态化改造。

    与此同时,针对果树老化、产量较低的问题,当地邀请来农技专家进行管护指导,组成了由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的梨树品种繁育团队,对梨树进行升级换代。梨园采用了梨树非充分灌溉技术,配套灌溉管网、排水沟渠和缓冲沟塘,满足生态拦截和排灌需要,并实施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将化肥用量较常规减少40%以上,同时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采用梨果套袋、糖酒醋液诱杀害虫、配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措施,使集体村梨园基地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60%以上,一举摘得了重庆市优质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诸多荣誉。

    当年,梨子的亩产量提高到2000斤,单价从2元涨到了8元,果子年产值达到了4000万元。

    更让余明兰高兴的是,梨子不但价格卖得高,还卖得快,短短20多天时间,她家的上万斤梨子就被采摘一空。如今,靠着梨花节、采果节,算上农家乐的收入,余明兰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17万元.。

    现在,“天坪山翠冠梨”早已成为村民的“摇钱树”,集体村梨子的规模也扩种到近万亩。“目前,村里正通过建设生态文化长廊、打造梨园文化景观等配套设施,将梨园真正变成花园、乐园、公园,以增加梨园的康养娱乐功能,进一步提高梨子的附加值。”郑孝前说。(来源: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2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