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36个大中城市蔬菜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36个大中城市蔬菜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发布时间:2016-05-11 点击次数:4623

  一头“服务城市”、一头“富裕农民”,都市农业与优势农区、特色农区一起构成了我国农业的“三大板块”。近年来,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产业功能不断聚集。据统计,全国36个大中城市蔬菜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肉类产量占全国的16%。这是在大城市耕地资源匮乏、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农业劳动力缺乏的“狭小空间”里“以小博大”的战果。
  不过,都市农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一是保障均衡供给的压力。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土地、水等资源约束更加凸显,人口快速增加,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结构不断升级,保供给压力加大。二是保持价格平稳的压力。“菜篮子”产品供给容易受到季节、气候、周期、流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加之有的城市把生产甩给主产区,供给依赖大市场,运输距离越来越远,流通环节多,导致流通成本大幅增加,加剧了价格波动。
  给菜价上保险
  “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这是上海市民喜食青菜的生动写照。绿叶菜不适宜长途运输,而上海的自给率却达到90%,每天有超过4000吨的地产绿叶菜上市。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朝意蔬果合作社理事长沈学国说:“之所以有这么稳定的地产供给量,一是因为有一定的菜地面积保障,二是因为实施绿叶菜价格保险制度。在寸土寸金的上海,50万亩蔬菜面积中有三分之一种的是绿叶菜。而蔬菜价格一旦低于‘基准线’,保险公司就会对菜农理赔”。
  “菜农有了稳定的收益,市民的蔬菜供应也就有了保障。”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鸥介绍说,上海在绿叶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冬淡”保险期59天,“夏淡”保险期77天,市级财政补贴50%保费,区县财政补贴40%,菜农自缴10%,调动了菜农生产积极性。此外,还探索建立了“夏淡”期间菜农高温人身伤害保险和农业保险大灾害风险分散机制,减轻市场价格波动对菜农造成的损失。
  无独有偶。四川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出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该市新津县柳江村菜农颜桂英回忆说,3年前,蔬菜价格保险首次推出后不久,自家莴笋就因卖价太低而获得保险赔付。和她一同受益的,还有数十家菜农,均是同村的投保农户,获赔总额超过14万元。
  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要根据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流通半径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特别是对运输保鲜要求比较高的叶菜、鲜蛋、鲜奶等产品,要确保现有的自给能力不降低,综合运用财政、价格、税收、保险等手段,切实增强城市“菜篮子”产品应急保障功能。2015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蔬菜、肉类、禽蛋等自给率稳定在80%左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平均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2%、99.3%和95.4%。
  欢迎工商资本参与
  如今,大中城市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推进,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门类增加使农业投资领域极大扩展,投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联想控股、网易、东信集团等高调进军农业领域,凯雷投资、黑石集团等私募股权基金也纷纷投资都市农业。
  “由于都市农业效益较好,工商资本投资的积极性高。我们是鼓励和欢迎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需要指出的是,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应着眼于服务、带动农民,而不是取代农民、兼并土地。通俗地讲,就是“老板要带动老乡,不是代替老乡;农家乐应是农民乐,不是老板乐”。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说,都市现代农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要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创新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方式,建立多元化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入机制。大中城市市场发育早、城乡融合深、财力基础好,要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一批规模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各类资金进入都市农业,主要聚焦在两方面。一是从生产领域的种植、养殖开始,逐步覆盖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全程产业链;二是选择产前、产后环节的关键农业服务领域和延伸领域。专家认为,今后要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城市耕地有限,要舍得投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地力培肥措施,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要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方面下功夫。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试点调控目录管理
  都市农业产品品种以鲜活农产品为主,加之特殊区位优势,因此在平衡城市菜价方面被寄予厚望。但近年来,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长效调控机制,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的鲜活农产品供需失衡时有发生。“姜你军”“蒜你狠”等现象令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满意。目前,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已出台了价格支持、目标价格补贴、储备调节等一揽子调控政策,市场运行相对平稳。而鲜活农产品除生猪外却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控工具。
  农业部市场司副巡视员刁新育透露,农业部正在试点对鲜活农产品进行调控目录管理。选择对价格总水平影响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关注程度高的部分鲜活农产品作为调控重点,明确其价格波动合理区间、预警等级、触发机制和相应政策工具,通过有效的市场调控,实现农产品供需总体均衡和价格基本稳定。
  构建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需要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农业部已成立了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建立起较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目前已有21套鲜活农产品统计报表制度,涵盖产量、面积、价格、成本收益等数据体系。同时,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涉及34个作物产品、11个畜产品、5个水产品,为调控目录制度品种选择、触发机制实施、政策工具创设提供了支撑。
  “根据国家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选择标准,选择蔬菜、水果、生猪、肉羊、奶制品作为调控品种。其中,蔬菜为大白菜、萝卜、黄瓜、番茄、茄子等9个品种。这是种植面积排序的前9种蔬菜,占蔬菜总产量的52.4%。水果为苹果、柑橘、梨、香蕉,这4种水果产量占我国水果总产量的63.7%。”刁新育说,基于农产品生产方式、上市季节、生产成本具有较大差异性的特点,对纳入调控目录的产品将加强全产业链研究,在品种选择、预警空间、政策措施等方面不断完善,分品种、分梯度推进。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2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