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田间地头 追风逐“云” 互联网+让农业别样面貌

田间地头 追风逐“云” 互联网+让农业别样面貌

发布时间:2016-11-16 点击次数:3681

  信息经济在浙江腾飞,赋予了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格外活跃的互联网思维。他们开网店卖土货,红红火火。去年,浙江省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04亿元,占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22.5%。也就是说,网上每卖出10个农产品,就有2个来自浙江。
  浙江的“互联网+”农业还远不止于把农产品搬到网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土地上播撒下互联网种子,捕捞那跳跃的数字,用它指导生产,用它提高亩产。“互联网+”让农民有了不一样的面貌,更让现代农业有了全新的模样。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里,常山农民王新在电商平台上卖出超过1.5万公斤胡柚,相当于他180多亩胡柚林年产量的十分之一。而在农村电商兴起之前,常山柚农几乎家家户户都遭遇过“卖难”的尴尬。
  一根网线改变的又何止是柚农的境遇。据统计,去年浙江省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04亿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69%。
  数据的背后,是浙江省省近年来率先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积极搭建“淘宝特色馆”等农产品销售平台的有效举措。农村电商发展迅速,让余姚杨梅、缙云土面、庆元香菇等地方特色农产品都走俏网络,也促进浙江省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农村电商更唤回一批80后、90后“农二代”。从淘宝网店到微信商城,再到微博圈粉,他们将自家的家庭农场越做越好。
  衢江80后女生饶胜男便是这样的一个“农二代”。海外留学归来,她却独独看好农产品电商,经营起微店。几年下来,她家农场里的八成水果实现了网上销售。单单做微商她还觉得不够,前不久又玩起了“农业+网红”。在自家猕猴桃上市时,她请来网红,在猕猴桃架下来一场直播。由此,她的猕猴桃在“熊猫TV”“映客”等直播平台上一炮走红,销量噌噌上涨。
  过去,好的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知;如今,“互联网+”农业为它们提供了一个为自己代言的机会。
  看到了这一点,仙居农户王文飞今年2月开发出了一款叫“365直播农果园”的农业直播平台。他在8个果园、520亩果林里布设了超过60个监控器,将水果结果、成熟、包装、运输的全过程记录下来,直播给观众看。在水果包装盒上还粘上了二维码,顾客可以在7天内扫码观看视频。
  “不出我所料,许多消费者还就吃这一套,大家看了视频以后都觉得我的产品放心可靠,下单的不少。”王文飞说,经过杨梅季和葡萄季的宣传和推广,如今该平台已有会员9万多人,葡萄刚上市时,短短半个月,平台就卖出葡萄8万箱,销售额超过600万元。
  一场有关互联网的深刻变革正在浙江农民的指尖开启:他们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看到自家农场的湿度、温度等数据;动动手指,又能远程遥控施肥、浇灌土地……
  在武义,果农潘勋剑的果园虽只有50来亩地,种的品种也只有无花果和桑葚两种,却是全省最早一批运用物联网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果园能自动完成灌溉、施肥、防雪、防风等多个农业生产环节。
  前阵子,台风来袭,潘勋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给远程遥控系统发出防风指令,果园里的3套高空喷灌设备就往薄膜上喷水,提升了大棚的防风能力。“真没想到咱种地的也能过上这种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白领生活。”他说,这多亏了“互联网+”让现代农业成为体面的工作,更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在温州永嘉,种苗木的53岁老农李金光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大棚控制系统,利用互联网传输技术对生产基地实行远程监测和运行操作。过去,一百亩地需要20多名工人才能完成浇水施肥,开关遮阳网、天窗等设施,现在只请一个技术工人就够了。老李算了算,过去农场一年的人工成本就要100多万元,现在一个技术工人也就6.5万元,即便加上设备折旧费用依然能节省下80多万元。
  在浙江,一大批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涌现,成为拥抱“互联网+”农业的主力军。这些新农人通过土地流转,平均拥有50亩至200亩农田的经营规模,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着迫切的需求,渴望着做一个既体面又多金的“互联网+”农民。
  早些年,浙江的田野上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钢化大棚,一栋又一栋连绵不绝,让人不禁感叹,现代农业让农田变了样。如今,大棚还是那些大棚,可其中发生着更大的变化:传感器在田野里捕捉奔跑的数据,让浙江农业更加智慧和高效。
  截至10月,我省已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18个、面积516万亩。通过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建设,省农业部门引导各地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构建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越来越多的农场实施了水肥一体化、智能节水灌溉、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等精准化作业,施肥用药少了,产量却不减反增。
  在浙江**有限公司,基地里的温室建了智能化监控与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有了它,5000多平方米铁皮石斛组培苗厂房都能进行通过手机、电脑终端管控,按着温室内的数据精准地浇水用肥。”企业有关负责人说,基地现在每年至少能节省水肥成本25%,节约农药成本40%。
  “互联网+”不单改变了种植业的模样,畜牧业、渔业、林业也更加智慧。
  在浙江**有限公司,不单2000多头母猪的“吃喝拉撒”全由智能化的喂料供水系统说了算,养殖场里还安装了瑞典蒙特恒温控制系统,种猪住得暖不暖也不用人来操心了。
  在湖州南浔区,菱湖镇的养鱼大户也在鱼塘里安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监测水产养殖环境,为鱼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互联网+”还让农业服务变得普惠便捷,农业部门为农民生产提供的信息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以病死畜禽收集处理为例,过去对于它的监管一直让人头疼,‘互联网+’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可能。”省农业厅有关专家说。
  在龙游,**有限公司通过一套智能网络平台有效杜绝了病死畜禽随意丢弃、贩卖屠宰等现象,日处理病死畜禽20吨。据介绍,通过智能系统,农业部门、养殖户、保险公司和当地病死猪勘查收集调度中心的数据共享,形成相互监督,确保死亡生猪收集率、处理率、理赔率均实现100%。同时,收集车辆还安装GPS定位仪,人员配备行动记录仪和平板电脑,收集现场全程实时上传画面,全程监控。
  浙江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农民追逐着头顶的这片“白云”。追着追着,他们有了不一样的面貌;追着追着,浙江农业也有了不一样的容颜;追着追着,城乡的“数字鸿沟”也在一步步缩小……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2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