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食化,要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对接。认真对待消费者的需求,马铃薯主食化推广的步伐就能加快
一直被当做盘中菜的马铃薯也能成为碗里的主食。近日,农科院举办了一场马铃薯主食化的研讨会,在现场展览出了15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除了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大众化主食,还有马铃薯热干面、乌冬面和栲栳栳等富含地域特色的主食。参展的观众举起手机,争相和马铃薯主食产品合影。
马铃薯主食产品已在北京部分超市上架,吸引不少顾客咨询。但也有人嘀咕:“偶尔尝个鲜可以,但要成为主食的一种,恐怕吃不习惯。”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个人的饮食习惯根深蒂固,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顿顿离不开米饭,马铃薯主食“挤”上餐桌,最终还得过消费者这一关。
可以说,马铃薯主食化,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作为。一方面,作为传统口粮的玉米库存量大,需要调减。另一方面,消费结构日益多元,农产品品种应该增加。“一增一减”,为马铃薯主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科研机构已经行动,筛选出了适宜做主食的马铃薯品种;龙头农企也研发了马铃薯粉占比越来越高的马铃薯主食产品。
发力供给侧,更要和需求侧精准对接。新食品营养再丰富,形式再新颖,群众不接受,还是落不了地。认真对待消费者的需求,找准目标群体,变“大水漫灌”宣传为“精准滴灌”式渗透,才能疏通马铃薯主食和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目标群体在哪里?“把关人”理论最早是通过研究居民消费习惯而提出的。二战期间,因食物短缺,美国政府推广动物内脏,效果不佳。心理学家卢因通过研究发现,家庭主妇是选择新食材的关键节点。推广马铃薯主食产品,同样也要找准“把关人”。具体到每个家庭,大部分是负责做饭的“妈妈”。有一个段子说,妈妈从来不挑食,因为她买菜只挑自己爱吃的。冷幽默的背后其实揭示了“妈妈”的强大作用。推广马铃薯主食,不能忘了家庭主妇。
瞄准目标群体,实现渠道定制。大妈们经常聚集在社区、广场和超市,可以多在这些场合开展各种马铃薯主食的科普讲座、品尝活动,让她们不仅了解到马铃薯主食化的各种益处,更能亲自感受到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美味。大妈们爱聊天,口碑传播应成为推广的重要手段,比如在社区中选择推广志愿者,利用闲暇聊天等方式,推广马铃薯主食产品。
精准推广,还要把准目标群体的消费心理。当下,追求营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成为主流。在推广内容上,应重点宣传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是,让消费者实实在在“看得见”。农科院推出了马铃薯评价体系标准和测验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到主食产品中是否含有马铃薯全粉,更能检测出精确的含量和营养元素。通过科学检测,马铃薯主食的营养价值一目了然,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总之,只有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马铃薯主食化的步伐才能越走越稳。

马铃薯主食化要瞄准目标群体
发布时间:2016-03-29 点击次数:5845- 上一篇:陇南徽县完成早春蔬菜种植8.16万亩
- 下一篇:聊城蔬菜直供北京“餐桌”
推荐产品更多>>
-
环控型植物生长表型分析系统
托普环控型植物生长表型分析系统可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应用于种子发芽、育苗、植物组培和栽培、微生物培养、昆虫、小动物的饲养、药品抗氧化试验及物品的环境试验;产品广泛用于农业科学、生物工程、医学研究、水产、畜牧等领域。
- 直链淀粉测定仪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 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
- 数显糖度计
- 果蔬呼吸测定仪
- 植物病害检测仪
- 土壤ph测定仪
- 作物冠层分析仪
- 小型砻谷机
- 转基因品种快速检测仪

最新案例更多>>
-
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托普云农助力湘湖实验室植物智工厂种出“智慧菜”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植物智工厂无...
- 人民日报聚焦|托普云农科技赋能,吴江智慧农场实现“数据种地”
- 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托普云农助力湘湖实验室植物智工厂种出“智慧菜”
- 走进国家级油菜夏繁基地,感受科技赋能蓬勃动力
- 高标案例丨托普云农助力逊克打开黑土地丰产“密码”
- 高标案例丨托普云农助力善琏镇农田“数智”升级
- 海宁马桥:在万亩良田有你看得到的未来
- 打造“育种加速器”,托普云农携手南繁研究院共建种业创新中心植物舱
- 育粮种,满粮仓丨托普云农助力博白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
- 托普云农助力绿色农田建设,探索萧山乡村未来
- 图像拍拍就能对农作物虫害了如指掌,托普云农怎么做到的